期刊简介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本刊原为1992年创刊的《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英文版),现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同意,2012年正式更名为《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文种由英文变更为中英文合刊。

  杂志已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内容涉及外科学领域,包括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胸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创伤、烧伤、整形外科、器官移植、介入治疗、重症监护等。关注并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外科领域的发展热点、新技术、新动态、新的科研成果,为外科学界的理论创新、研究深化、交流借鉴提供舞台,是一线外科医教研人员打造互动的窗口和广大的医学科技工作者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增进国内外医学界学术交流,是服务于广大的医教研工作者和医学院校的师生、留学生等的学术类期刊。期刊栏目设置多样,设有人物介绍、述评、专家论坛、临床和基础研究、综述、经验交流、个案、卫生教育与管理、医疗事件分析和新技术动态等,同时设有英文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出版部门: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7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2073/X

邮发代号: 4-773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2012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
  • 杂志名称: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2095-378X
  • 国内刊号:31-2073/X
  • 出版周期:季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介绍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本刊原为1992年创刊的《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英文版),现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同意,2012年正式更名为《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文种由英文变更为中英文合刊。

  杂志已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内容涉及外科学领域,包括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胸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创伤、烧伤、整形外科、器官移植、介入治疗、重症监护等。关注并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外科领域的发展热点、新技术、新动态、新的科研成果,为外科学界的理论创新、研究深化、交流借鉴提供舞台,是一线外科医教研人员打造互动的窗口和广大的医学科技工作者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增进国内外医学界学术交流,是服务于广大的医教研工作者和医学院校的师生、留学生等的学术类期刊。期刊栏目设置多样,设有人物介绍、述评、专家论坛、临床和基础研究、综述、经验交流、个案、卫生教育与管理、医疗事件分析和新技术动态等,同时设有英文栏目。

         

本刊栏目设置
述评、论著、信息、医疗器械园地、护理园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投稿须知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社征稿要求

  1、《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外科研究与新技术》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期刊引用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影响因子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发文量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总被引频次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杂志往期文章
  •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甲状腺癌诊疗进展

    甲状腺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深入了解这些分子标志物,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术后个体化治疗.也为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带来希望.本文综述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诊疗策略.......

    作者:沈雷;曹慧敏;李苑 刊期: 2015- 03

  • 螺旋CT对正常胃的研究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正常胃的螺旋CT表现及熟悉扫描技术的应用.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对60例正常成人进行胃区扫描,4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按充盈程度不同胃壁形态分为3型,其中扩张不良型(8),适度扩张型(35),充分扩张型(17).测量52例并计算出各区胃壁厚度的正常值,分别为贲门区:(5.96+1.47)mm,胃底区:(3.68+1.08)mm,胃体区前后壁:(3.78+1.17)mm和(3.44+1.28......

    作者:唐俊军;黄宗良;王国良;王培军 刊期: 2013- 03

  •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融入骨盆骨折院前急救的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应用于临床院前急救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效果,为临床骨科的急救奠定基础.方法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救治的128例骨盆骨折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院前急救措施并观察结果.结果予以不同急救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治疗的骨折复位的优良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患者采用......

    作者:王金玉 刊期: 2017- 03

  • 夜尿症研究与治疗进展

    夜尿症是一种非常普遍但常被忽视的疾病,发病率高;以往研究证明其与抑郁、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摔倒等有相关性.夜尿症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病因多样,定义存有争议,其临床表现与夜间尿频、遗尿症、尿失禁症状相似,概念很容易混淆.单一药物治疗夜尿症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向.本研究对夜尿的定义、病因学、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钱多成 刊期: 2017- 03

  • 一体化手术室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医院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而作为医院核心的一体化手术室系统的建设是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工程,能够增强医院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医院知名度.本文对一体化手术室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剖析.......

    作者:曹丹;金忠新 刊期: 2017- 03

  • 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乳管镜检查(fiberopticductoscopy,FDS)在乳头溢液合并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2年4月-2016年6月间接受FDS检查的乳头溢液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85例乳头溢液患者中,FDS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70例(82.4%),其中乳腺导管癌10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1例,乳头状瘤病9例;乳管内占位......

    作者:吴旦平;陈颖;苏文捷;张红丹;汪波 刊期: 2016- 04

  • 食管吻合口瘘治疗新进展

    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复杂,术前预防措施的恰当实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是降低吻合口瘘病死率的关键.充分通畅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是治疗吻合口瘘的基础.食管内支架植入、生物蛋白胶及钛夹的应用为治疗吻合口瘘提供了新的方法,尤其是可降解支架的使用对于吻合口瘘的愈合有较高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赵航 刊期: 2013- 03

  • 对动物外科教学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目的通过动物外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外科操作技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方法根据动物外科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特色、教师职责、学生特点、医学伦理等,总结该课程目前的优势和不足,对未来教学提出改进建议,以开拓未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果动物外科教学中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伦理意识,提升医德人文素养,可以发挥动物外科教学在培养临床医学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邹群;鲁星燧;范跃祖 刊期: 2017- 02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acutepancreatitis,HLAP)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尤其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微循环障碍与HLAP的发生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高脂血症能够改变血流动力学,损伤内皮细胞,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此外,多种炎症递质的释放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胰腺炎的进展.......

    作者:王毓锋 刊期: 2015- 01

  •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手腕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冠脉介入治疗常选择桡动脉作为穿刺途径.经桡动脉穿刺因具有损伤小、术后止血迅速、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桡动脉的血管细小,有较多的解剖变异,因此穿刺血管易造成损伤,甚至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文章总结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手腕部护理的研究,为手腕部护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武筱燕;潘江其 刊期: 2017- 01